【技术研究】乡村湿地设计中生态驳岸
导读
生态驳岸是指在河道处理中,恢复为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采取以生态为基础,安全为导向的工程方法,以减少对河流自然环境的破坏。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乡村湿地生态驳岸的发展历程
01、乡村湿地生态驳岸的形成
水源伴随着雨水的出现与不断聚集,在地球自然引力的作用下,使水体往地形较低处不断流淌,当水流行进到较为平坦的场地区块时,能汇聚成大面积的自然水域,形成湿地,而流动的过程会对该湿地形成一定的冲刷,长久以往形成相对稳定的岸线,我们称之为自然湿地生态驳岸。
当水源较不稳定,而周边形成人居环境,人们往往会对湿地的水域形态及岸线进行改造处理,同时期望保留原始的生态环境,便需采用特定的生态处理方式,形成相对生态而又较为稳定的岸线,我们称之为人工湿地生态驳岸。
02、乡村湿地生态驳岸的破坏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乡村的建设也随之展开,为了提升乡村的经济发展,大规模的乡村建设却破坏了原始的生态环境。
由于原始湿地生态驳岸无法满足岸边的各类建设要求,因此人们在湿地生态驳岸处开始砌筑浆砌块石挡墙、钢筋混凝土挡墙等硬质驳岸来满足建设需求。河流两侧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但与此同时,换来的是河流自然生态肌理的消失、生态群落的消亡、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的恶化。
乡村湿地生态驳岸的改造使我们得到了建设使用的便利,却失去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
作为“地球之肾”,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环境的恶化已经让人类尝到了代价。
这开始令人觉醒,深刻了解到大量硬质化的人工设施会对乡村湿地带来建设性破坏,权衡其利弊。采用优秀的技术手段和生态处理技术,恢复乡村湿地驳岸的自然生态成为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03、乡村湿地生态驳岸的恢复
水是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是维持湿地特有生态类型的重要因子,而湿地生态驳岸是构建水域形态,延伸水陆环境的带状体系,因此,湿地生态驳岸存在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在具体实施中,要避免湿地沿线大规模建设带来的弊端,改善建设的方向,恢复自然的生态环境,并形成可持续的长期发展战略。
乡村湿地生态驳岸的恢复往往需要考虑乡村人居环境的特点和功能,通过采取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已破坏的原始生态驳岸进行修复及重建,恢复原有的功能和形态。
人工的修复往往留下自然的伤疤,我们需要长期的维护才能真正意义的得到原始的恢复。由于乡村环境的特点,选择生态驳岸特定形式及合理的功能作用,把控恢复驳岸的设计原则,才能有效地进行治理。
乡村湿地的修复需从驳岸的生态恢复做起,我们的总体目标是为了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旅游环境,让生态、社会、经济平衡发展,其价值远远高于最初的经济建设所带来的利益。让心灵回归自然,让设计回归本真。
生态驳岸在乡村湿地景观中的特定表现形式
01、自然原型驳岸
经常年冲刷、沉降形成相对稳定的自然驳岸,若岸线形态良好且腹地大而平缓时,通常建议保留其原有驳岸状态。
根据景观诉求对原有驳岸地形进行稍加梳理,形成安全浅水区域,以栽植与景观配套的挺水植物、湿生植物、岸生植物,既加固稳定了原有自然驳岸,又打造了崭新的乡村湿地景观。
我国传统治理河岸的方式,便是采用不同品种的柳树,按不同种植形式对原有岸线进行加固治理,并称之为“治河六柳法”。
——驳岸形式01
02、自然型驳岸
当原有湿地驳岸遭受一定冲蚀,且仍期望恢复原生态的自然驳岸形态时,便需采用加固的方式对原有驳岸进行处理。自然驳岸加固方式较多,可根据景观设计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土工格室是由强化的HDPE片材料通过专业焊接形成蜂窝型的三维网状格室结构。
——驳岸形式02
隐蔽式的土工格室伸缩自如,展开后单元格内可填充种植土,满足草坡种植要求。
——驳岸形式03
使自然土质驳岸增添一道坚实的防线,景观块石与植物的组合搭配,也提升了乡村湿地景观驳岸的丰富性;
——驳岸形式04
松木桩及仿木桩表面肌理均是自然有机产物,即便部分桩头露出水面,也能很好地融入乡村自然环境。
——驳岸形式05
03、石笼驳岸
石笼驳岸采用钢丝网箱为主体框架,框架内可填充各种自然块石,并通过绑扎形成一种整体稳定性较强的驳岸形式。在乡村湿地景观的运用中,自然块石填充物往往选用富有乡村特色的当地原材料,能更好的融入乡村景观环境之中。
——驳岸形式06
当块石与块石之间较大的缝隙填入种植土后,便可种植草本植物,使驳岸显得愈加生态自然。通常根据岸线水位不同,沿岸地形差异,石笼驳岸也可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加以应对。
——驳岸形式07
04、石砌驳岸
无论乡村湿地岸线是自然的形成还是设计的勾勒,总会形成局部较小的过水通道,产生较大的流水量,使驳岸经受常年冲刷,易遭侵蚀,甚至坍塌。
该范围内需采用硬质驳岸的处理方式来解决相应问题,然而常规硬质驳岸的处理手法如重力式驳岸挡墙、悬臂式驳岸挡墙与乡村湿地的自然环境格格不入,设计往往考虑采用自然块石砌筑的驳岸形式来满足其功能要求。
选取当地或保留自然形态的块石,沿岸进行斜坡式的堆砌,既满足硬质驳岸的功能所需,又能与乡村湿地景观产生共鸣。
——驳岸形式08
05、游憩型驳岸
以水资源文化为依托的乡村湿地景观,在观赏之余,人们总希望能够踏入水域,触摸湿地的流水波动,此时需构思如何打破常规驳岸的阻隔。溪畔、海边所自然形成的石滩、沙滩给予了生态驳岸设计的又一种灵感。
以石滩为设计灵感的抛石驳岸,采用天然卵石抛洒的方式,通常大块卵石自然曲折的点缀构成虚有的岸线,小块卵石满铺形成大面积的石滩景观,局部卵石可挖除种植湿生植物,软景、硬景的结合以丰富其景观的表现手法。
——驳岸形式09
以沙滩为设计灵感的沙滩驳岸,采用河沙或海沙换填的方式,给乡村湿地景观带来一种别样的体验感受,为避免砂砾的流失,以及游憩人群的人身安全,沙滩驳岸需在离河岸一定范围内设置一排围合的松木桩,桩头露出水面,给予警示。
——驳岸形式10
乡村湿地孕育着丰富的生物群落以及特有的人文美景,展现出不同组合形式的乡土景观,从而形成独特的景观风貌和旅游吸引力。成为人们假日休闲、度假、观光的理想场所,为乡村旅游带来一道别样的风景。
生态驳岸在乡村湿地景观中的合理应用,既是对乡村湿地生态的恢复,也是一种旅游功能的有机加载,形成完美的旅游景观与游憩观赏效果,勾勒出乡村湿地自然唯美的风景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